卓荦不凡

意思解释
基本解释卓荦:特出。指才德超出常人,与众不同。
出处清·黄世仲《洪秀全演义》第15回:“君家兄弟皆卓荦不凡,正合用着,寻人实在不难。”
基础信息
拼音zhuó luò bù fán
注音ㄓㄨㄛˊ ㄌㄨㄛˋ ㄅㄨˋ ㄈㄢˊ
感情卓荦不凡是中性词。
用法作谓语、定语;指与众不同。
近义词卓尔不群、卓然不群、卓荦不群
反义词平平庸庸
字义分解
更多成语的意思解释
- 随机应变(意思解释)
- 连绵不绝(意思解释)
- 烽火连年(意思解释)
- 翘尾巴(意思解释)
- 苦尽甘来(意思解释)
- 路遥知马力,日久见人心(意思解释)
- 男女授受不亲(意思解释)
- 杜绝言路(意思解释)
- 喟然长叹(意思解释)
- 蝶粉蜂黄(意思解释)
- 算尽锱铢(意思解释)
- 兢兢战战(意思解释)
- 反老还童(意思解释)
- 万里长城(意思解释)
- 冠绝一时(意思解释)
- 语短情长(意思解释)
- 生死有命(意思解释)
- 命与仇谋(意思解释)
- 雷霆万钧(意思解释)
- 生拉硬扯(意思解释)
- 树欲静而风不止(意思解释)
- 恶醉强酒(意思解释)
- 一窍不通(意思解释)
- 闲情逸趣(意思解释)
- 袅袅婷婷(意思解释)
- 了如指掌(意思解释)
- 过甚其词(意思解释)
- 高山仰止,景行行止(意思解释)

相关成语
成语 | 解释 |
---|---|
倾家荡产 | 倾:倒出;荡:弄光。把全部家产都弄光了。 |
过五关,斩六将 | 比喻克服重重困难。 |
兄弟阋于墙,外御其侮 | 阋:争吵;墙:门屏。兄弟们虽然在家里争吵,但能一致抵御外人的欺侮。比喻内部虽有分歧,但能团结起来对付外来的侵略。 |
前瞻后顾 | 同“瞻前顾后”。看看前再看看后。有时形容顾虑过多,犹豫不决。 |
草菅人命 | 菅:一种多年生的茅草;泛指野草、杂草。把人的性命看得像野草一样轻贱;随意加以摧残。指反动统治者滥施淫威;任意残害人命。也作“草菅民命。” |
白日见鬼 | 大白天见到鬼。原比喻官府里清闲、冷落。现多比喻不可能出现的事。 |
一文不名 | 一文钱都没有(名:占有)。形容非常贫困。 |
下临无地 | 临:居高处朝向低处。从高往下看,望不见底。形容地势极其陡峭。 |
反治其身 | 治:整治;身:身体;其身:自身。反而整治自身。指自己反被自己整治的别人的方法所治服。 |
亲上成亲 | 谓原是亲戚,又再结姻亲。 |
雄心壮志 | 伟大的理想;宏伟的志愿。 |
折臂三公 | 晋代的羊枯,曾坠马折断手臂,官至三公。指贵官堕马。 |
粗服乱头 | 粗服:粗布衣服;乱头:蓬头乱发。形容不讲究修饰。 |
棋逢敌手,将遇良才 | 逢:遭遇,遇见。比喻交战或竞技的双方本领相当,不相上下。 |
罪上加罪 | 指罪恶更为严重。 |
指手划脚 | 用手指;用脚划。形容说话时用手脚示意;也比喻瞎指挥;乱加评论指责。 |
峨峨洋洋 | 本用以形容音乐高亢奔放。后亦用以形容欢乐之态。语本《列子·汤问》:“伯牙善鼓琴,锺子期善听。伯牙鼓琴,志在高山,锺子期曰:‘善哉!峨峨兮若泰山。’志在流水,锺子期曰:‘善哉!洋洋兮若江河。’” |
各行各业 | 泛指所有的人所从事的各种行业。 |
粉墨登场 | 粉墨:搽脸和画眉的化妆品。指化装后登台演戏。比喻乔装打扮一番;登上政治舞台。也比喻在社会生活中扮演角色;像演戏一样活动。 |
凡夫俗子 | 泛指平庸的人。 |
伸手不见五指 | 形容光线非常暗,看不见四周围的事物。 |
止戈兴仁 | 止:停止。仁:仁政。停止战争,施行仁政。 |
坑坑洼洼 | 形容物体表面凹凸不平,高高低低。 |
惹是生非 | 惹:引起。非:事端。招惹是非;引争事端。 |
首尾两端 | 两端:拿不定主意。在两者之间犹豫不决动摇不定。 |
他山之石 | 别的山上的石头。比喻能帮助自己提高见识改正缺点、错误的外力。 |
秀才不出门,全知天下事 | 旧时认为有知识的人即使待在家里,也能知道外面发生的事情。 |
始终一贯 | 自始至终都一样。 |